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156个案例,救了15810人!他们做对了什么?

发布日期:2024-08-13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浏览:777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多轮强降雨并引发灾情险情。7月5日下午,湖南岳阳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险情。洪水滚滚而下,迅速袭向面积50余平方公里的团洲垸。

险情发生后,华容县迅速组织调集当地县乡村干部700多人一户一户排查,紧急将附近6村1社区需转移的5000余名群众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内,未出现人员伤亡。>>延伸阅读:洞庭湖突发决堤,5000人紧急转移


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逐渐增多,暴雨洪涝灾害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并发。
但与此同时,成功避险避灾典型案例也越来越多。>>更多避险案例
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得益于哪些工作的有序开展?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本刊记者聚焦近期各地涌现的成功避险避灾案例,总结经验启示,寻找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提升的“解题密码”。

图片

成功避险避灾,

快报快处是关键

近年来,按照应急管理部部署要求,各地积极推进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发展跨入“快车道”,各地发掘报送的避险避灾典型案例数量呈倍数增长。

据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各地涌现156个成功避险避灾典型案例,有效避免了1669户15810名群众出现伤亡。

总结多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记者发现,其共同之处主要是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是一线人员及时发现报告风险隐患。这里的一线人员主要指灾害信息员,也包括网格员、安全员、地质灾害监测员、气象信息员、河道巡护员、护林员等,还包括一些镇村干部和村民,他们共同构成了基层一线的“吹哨人”。

国家减灾中心研究员和海霞表示,灾害信息员在基层人熟、地熟、情况熟,在发现报告处置灾害风险隐患方面独具优势。他们通过常态化开展隐患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为成功避险避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月7日7时47分,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接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山洪灾害气象风险蓝色预警、地质灾害风险黄色预警。

8时20分,桃墟镇接到蒙山工作区桃墟河上游百花峪村灾害信息员商玲关于山区河道水位上涨的报告,立即调度桃墟河下游魏城村党支部书记张安坤到河道边巡查。桃墟镇综合现场信息和预报预警信息研判,桃墟河流域可能发生较大洪水,决定立即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紧急转移河道两侧地势低洼的群众。

9时30分,将魏城村低洼易涝区14户42名村民全部转移。

10时25分,山洪到达桃墟河下游魏城村大块地自然村,河水漫过堤坝,部分房屋被淹没。>>延伸阅读:山东蒙阴联动巡查、协同转移成功避险一起山洪灾害

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在通报中指出,这是典型的河流上下游村组灾害信息员联动巡查、县镇村三级协同转移群众的山洪灾害风险隐患成功避险避灾案例

二是上下联动快速核实处置。

6月21日至22日,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桃花山镇九佛岗村出现一次大到暴雨过程。

21日22时许,该村村民谢志华发现其屋后山体土质疏松,疑有崩塌风险,遂将情况报告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李鹏程。李鹏程与村“两委”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核实,确认存在崩塌风险后电话报告镇政府和镇相关职能部门。镇政府迅速将情况上报至石首市应急管理局。石首市应急管理局要求立即组织转移安置受威胁村民,并继续对现场开展监测和隐患排查。

21日23时,桃花山镇九佛岗村对涉险区范围内的3户5人进行了转移。

次日上午8时,3户村民家屋后出现不同程度滑坡,因提前避险转移,无人员伤亡。>>延伸阅读:村民吹哨 及时处置

发现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并报告后,能不能及时响应、有效处置,直接影响着避险避灾能否成功。上述案例中,从村民发现风险报给灾害信息员,灾害信息员和村干部第一时间现场核实后上报镇政府,镇政府再将情况上报给石首市应急管理局,到最后组织受威胁村民转移,村、镇、市三级上下联动响应处置,前后仅用一小时,真正实现了快响应、早处置。

三是及时会商研判,果断避险转移。

很多时候,从发现风险隐患到灾害发生,时间点并不确定。什么情况下暂时不用转移,什么情况下必须果断转移?这常常考验着基层人员的风险研判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多地要求一旦发现风险隐患,研判有危险、不托底的,要坚决果断撤离危险区群众,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7月9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地质灾害橙色预警信息。雅江县应急管理局立即组织县水利局、自然资源局、气象局等防汛地灾联合指挥部成员单位召开会商研判分析会,全面安排防范应对处置各项工作。

16时20分,雅江县河口镇三道桥村地质灾害监测员、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周卫国,乡村两级干部何有元、李勇、何王健在雨前巡查二道桥组时,发现二道桥区域有两处泥石流隐患后立即上报。

接报后,雅江县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立即通知该区域县、乡、村网格工作人员,要求对风险隐患区内采取熔断措施,紧急避让转移受威胁人员。

该县防汛地灾联合指挥部领导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派出由县应急管理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公路分局组成的突击小分队到达现场,靠前就近组织河口镇第二、第三网格区域的县、乡、村网格成员及党员干部逐一入户、入企开展紧急避让转移工作,及时做好滞留该区域内驾乘人员、游客、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临灾前成功转移121人。

同时该县防汛地灾联合指挥部安全管控专班立即启动交通应急安全管控措施。管制期间远端分流管控车辆2000余辆,中端劝导管控400余辆,近端管控车辆1400余辆,疏导过往行人游客11000余人。

上述案例中,收到预警信息后各部门及时会商研判、协调联动,同时按照“三个避让”(提前避让、主动避让、预防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出现强降雨时、发生异常险情时、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要求坚决果断避险转移,实现了人员零伤亡

正如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有关负责人所说:“在成功避险避灾案例中能感受到基层干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及时果断转移的行动力。”
6月18日10时40分,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西山镇小丑村驻村第一书记沈海森和灾害信息员杨宝又在对辖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时,发现村民彭老同家墙体有开裂迹象后立即报告。(张安妮 供图)1.png6月18日10时40分,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西山镇小丑村驻村第一书记沈海森和灾害信息员杨宝又在对辖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时,发现村民彭老同家墙体有开裂迹象后立即报告。(张安妮 供图)
2.png

收到隐患信息报告后,驻村工作队经现场研判决定立即对周围涉及3户7人进行紧急避险撤离,并设置警示牌。图为沈海森正在动员群众提前撤离。(张安妮 供图)


3.png


6月18日12时10分,彭老同家墙体发生大面积倒塌导致房屋破损,周围2栋房屋也出现不同程度破损,因提前组织群众转移,未造成人员伤亡。(张安妮  供图)


成功避险避灾背后的

“能力提升课”

成功避险避灾是由于基层做到了早识别早报告风险隐患、上下联动快速处置、会商研判果断转移,而这些基层行动能够快速有效实施的背后,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上至应急管理部、下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在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方面开展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不断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为适应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新形势、新要求,2020年,应急管理部会同民政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全国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相关保障措施。

在应急管理部统一部署下,各地以灾害信息员为基础,充分吸纳网格员、安全员、监测员等,初步建成了一支灾害风险隐患识别报送处置队伍,目前全国总人数已超过110万

这支队伍扎根在基层一线,是各类灾害风险隐患的最敏感“触角”。在多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中可以看到,他们通过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及时上报风险隐患信息、先期开展应急处置,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

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灾害信息员作为减轻灾害风险、减少人员伤亡的“先锋”和“前哨”,其承担的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衔接“防”与“救”,聚焦“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为当地灾害防范应对赢得了时间、赢得了主动,在基层防灾避险工作中实现了“小切口”发挥大作用。

为保证这支队伍的稳定性,记者观察发现,各地也做了不少努力。

比如浙江省丽水市建立对相关考核制度,对信息报送有力的县(市、区)给予加分,对工作表现、履职到位、避免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信息员和应急管理员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对全市2000余名应急管理员,每月落实500元到1000元的履职补贴。

再比如,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探索将灾害信息员、安全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等进行整合,设立村级专职应急管理员,并由县财政投入近千万元,保障应急管理员每月2000元的工资报酬,同时统一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是分层分类培训,提升灾害风险隐患识别报送处置能力。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不是一开始就会识别风险隐患,也不是一上岗就能开展先期处置,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不断地学习和培训。为提升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业务素质,应急管理部建立健全了全国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分层分类培训机制

据悉,2021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相结合的方式,全国村级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乡、县、市、省级管理人员200多万人次参加了培训。地方各级也积极推进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的分级培训,覆盖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有条件的地区还延伸至多灾易灾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

今年6月初,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通过“线下+直播”双课堂模式举办基层灾害风险隐患识别处置能力提升视频培训班,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所有地市、县(市、区)以及3.2万个乡镇(街道)的60万名信息员进行了培训。随后,北京、天津、黑龙江、浙江、安徽、湖南、贵州等16个省份相继配套开展分层分类培训,至少13万人受益,全面提升了队伍履职能力。

三是预警“叫应”机制提高防灾避险主动性。6月20日4时,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息,并紧急“叫应”榆村乡、东临溪镇等重点乡镇。

6时,榆村乡太塘村风险隐患信息员唐甘仙排查时发现太塘河水位快速上涨,仅20多分钟上涨近2米,立即上报。

乡政府接报后,紧急会商研判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域后,组织乡、村干部分3组快速对低洼、易滑坡地质灾害点及切坡建房户等区域人员进行转移安置。因预警信息及时、摸排情况快速、转移受威胁群众果断,无人员伤亡。>>延伸阅读:提前转移群众,他们有“高招”!

4.png


6月20日21时,受强降雨影响,浙江杭州桐庐县旧县街道一处木材加工厂进水,属地街道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员对受困老人进行转移。(徐文标 供图)

近年来,多地突出临灾预警,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落实应急预案行动措施,目的是把握防灾避险主动权。多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正是各地近年来建立健全防汛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工作机制和预警“叫应”机制的生动实践。

此外,记者还发现,部分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背后还有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的功劳。比如,贵州等地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对登记建档的灾害风险隐患点加强监测巡查,发现风险隐患,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月20日10时29分,通过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排查登记建档的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斗里镇湾里村8组风险斜坡触发红色预警,从江县应急管理局值班室立即“叫应”斗里镇政府值班室、湾里村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监测员)潘海,要求立即核查预警信息。

10时35分,湾里村第一书记廖钟军和潘海一起到达现场,发现该地质隐患点后坡泥土松动、掉落,可能发生滑坡,立即上报。

10时50分,斗里镇人武部部长、副镇长王益生和应急管理站站长顾倩倩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现场会商,根据《湾里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果断对威胁区域3户12人进行紧急转移,同时采取道路管控和监测值守。

12时30分,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生滑坡,导致3户房屋的墙体、门、窗等出现不同程度破损。由于转移及时,无人员伤亡。

四是大力宣传推广避险避灾典型成功案例。每个成功避险避灾案例的背后,地方排查消除隐患不计其数,紧急避险转移从一人到数十人甚至数百上千人不等,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发挥典型案例带动效应,记者观察发现,一方面,应急管理部和部分地方充分借助报纸、杂志及融媒体平台的宣传引导功能,推出了大量成功避险避灾案例,并对这些案例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提炼、总结、推广,推动实现“一地有成效、全域受启发”。

另一方面,成功避险避灾案例逐级报送、多级通报表扬机制的建立,对于基层进一步加强防灾避险能力建设形成了巨大的鼓励和带动作用。

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基层早发现早报告并成功处置的典型案例,不仅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人员的价值感,而且示范带动了一批案例的涌现。

在应急管理部的统一推动下,不仅云南、湖北等地省委省政府多次印发通知,对典型案例予以通报表扬,重庆、青海、河南、浙江等地还印发相关规定,按照“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对发出有效预警或在成功避险避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其中重庆、青海两地明确,个人更高奖励金额3万元、单位更高奖励5万元。

除了上述在推进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传正表示,基层能够越来越多地实现成功避险避灾,还得益于基层防灾避险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建立重大灾害风险隐患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风险隐患监测识别、信息报告及应急处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基层防灾减灾宣传的不断深入和应急疏散逃生演练的开展,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各种先进监测预警设备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了风险隐患监测预警的精准性;转移避险“包保”责任制的建立,确保实现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基层预案体系建设使基层预案编制更具针对性和实操性,也使得基层的先期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更及时、更到位。


进一步提升基层防灾避险

能力的对策建议

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教授黄全义认为,近年来,各地成功避险避灾案例数量较前两年呈翻倍式增长,集中体现了我国在基层防灾避险方面的显著进步。

特别是近两年,通过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强调“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重要性,有效提升了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增强了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但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基层防灾避险工作仍存在短板不足,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经费保障、灾害信息员队伍稳定性较差、专业化科技装备支撑不足、基层群众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等。

对此,黄全义建议:一要加强专业性服务指导,切实帮助基层提升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专业技能,提升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二要持续创新基层应急信息化建设思路,为基层提供简单、易用的信息化工具,切实提升基层政府部门和一线人员的应急响应效率;三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市场化应急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政府部门和企业购买应急服务,推动社会力量在基层应急中发挥更大作用;四要强化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的投入,保障基层应急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刘传正对于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首先从意识上,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刻认识避险避灾的重要意义,从最不利情况出发,推动各级各部门落实责任措施。其次,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卫星、无人机、多普勒雷达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风险隐患监测预警的时效性、精准性,还要多渠道将预报预警信息精准传达到基层一线,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提前果断转移避险。再次,要进一步扩大灾害信息报送队伍,包括把群众发动起来,广泛参与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防汛巡查等群测群防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加入灾害信息员队伍等,形成应对灾害风险隐患的社会合力。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防灾避险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每个人都要关注自己身边的灾害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切实筑牢防灾避险的人民防线。

 

  • +1

  • +1

    收藏


 
 
精彩视频
最新资讯
访谈
行业资讯排行
培训基地
中国应急服务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蜀ICP备19029339号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川公网安备51132502000046号
微信
APP下载